网站首页 实验平台
  您的位置: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简报 >> 正文
  阅读全文

06年10月简报(总第七期)

 [添加时间:2006/10/18 13:39:38, 浏览次数:13646次 ]
彭世彰教授任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育部于2006年8月正式发文,由彭世彰教授任河海大学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的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彭世彰教授,男,47岁,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原任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节水研究所所长、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华东水利学院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硕士学位;1997年赴美国TVA接受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管理培训;2002年获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主要从事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及用水结构性缺水条件下的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编和参编出版《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新技术》、《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水利工程经济》等专著、教材6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重点计划项目专题1项、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二级课题1项及省部级重点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先后获“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水利系统青年科技英才”、“江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水利部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李云、戴济群任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6年9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正式发文(人[2006]135号),任命李云、戴济群同志为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李云,男,44岁,中共党员。1987年8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通航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水工水力学专业研究工作。
    曾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三峡工程前期重点科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大型工程委托项目50多项,编写科研报告和发表论文7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主持与参与编写规范、标准各一本,取得了不少富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国家许多大型水利水运工程如三峡、葛洲坝、沙溪口等船闸工程的技术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中国航海科技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等同于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曾获全国优秀论文奖2篇,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4次,二等奖6次。并荣获第五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江苏省省级机关首届“百优十杰”青年中的“百优”青年,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连续两届“十佳”青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004年5月,入选由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7个部门联合评选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8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戴济群,男,38岁,中共党员。1989年7月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荷兰DELFT科技大学进行堤防工程专业知识培训,2003-2004年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科技处交流,协助负责水利部重点实验室组建与部属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等工作。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岩土工程专业研究工作。
      作为技术骨干参加沪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试验研究,该项目获9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交通部重点项目:同三国道宁波市境高速公路试验段现场试验研究和南京龙潭港集装箱码头堆场和道路地基处理强夯试验;负责扬子石化和金陵石化油罐地基处理试验研究等大型科研项目;完成同三国道宁波高速公路、江苏宿迁至淮安高速公路、淮安至盐城高速公路软基处理设计评估;主持浙江省重点项目温州浅滩一期工程围堤促淤工程试验堤现场监测;主要负责交通部西部建设科研项目:膨胀土地区公路构造物地基与基础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和高液限土路基稳定技术研究;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控制工后沉降地基处理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江苏省交通科技项目:CFG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等。完成各类研究报告40余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著《高速公路软基处理》。
 
颁布《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与成果奖励细则》
      为了激励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各团队及校内相关学科教师从事重点实验室相关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鼓励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等成果,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地位和研究层次。根据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暂行)”(河海校人〔2005〕17号),特制定《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与成果奖励细则》。经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工作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颁布。详细内容请见(河海国重室[2006]06号文件)。
 
 
《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入围200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文气象领域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在继2005年获得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之后,日前通过国家奖初评入围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家祁教高、刘九夫教高、刘国纬教高、张建云教高等7位为获奖人员。
      该项成果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技术资料,是水利、交通等工程规划、设计及其审查的重要依据,可供各级防汛指挥部门调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该《图集》已在部分省、市、区等水利部门应用,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等三项成果获得中国航海科技奖
      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的“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简称:中国航海科技奖)2006年度评审会议于9月7—9日在秦皇岛市召开。由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成果获得2006年度中国航海科技特等奖,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志昌教高、左其华教高、窦希萍教高为获奖人员。
      同时,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胡亚安教高参加完成的《通航建筑物水力学模拟技术规程》和窦希萍教高、陆永军教高、李国斌教高、左其华教高等主持承担的《刘家峡库区末端航道整治技术研究》成果获得了2006中国航海科技三等奖。
 
“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洪减灾方向”团队成员召开工作讨论会
      2006年7月10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防洪减灾方向举行了工作讨论会,方向成员介绍了近年来研究成果和未来工作计划,并就方向的研究内容、平台及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建设、下半年工作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讨论会由方向首席陈喜教授主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彭世彰教授到会讲话,对方向建设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建议。本着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的宗旨,工作讨论会分两大部分:一是团队成员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所承担的相关研究课题、未来的研究计划,增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了解和相互合作基础;二是讨论本方向研究内容、平台及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建设、团队考核指标体系,通过交流讨论,凝聚本方向成员共识,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本次讨论会还就2006年度下半年工作计划作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本年度将在学术氛围建设、标志性成果建设方面作出成就
 
实验室召开技术支撑和行政管理人员会议布置新学期工作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国家重点实验室召集技术支撑和行政管理人员,开会布置新学期工作。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提出新学期工作要求,副主任谭恩龙对新学期工作进行了布置。  
      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建设,迎接科技部验收。技术支撑和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围绕重点工作、对照各自岗位职责提出工作计划、时间安排,落实“十一五”规划,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组织好项目申报、报奖工作。优化资源配置,为各研究方向、团队人员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的支撑条件。加强实验室平台建设并有序开放使用。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加强网络建设,做好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聘用人员试用期考核工作,增强活力。  
      会议要求技术支撑和行政管理人员加强服务,主动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实验室召开新学期全体党员会议
      新学期伊始,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了支部全体党员大会。会议由实验室支部书记谭恩龙同志主持,在会上推荐出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及在宁高校党代表会议代表。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就怎样建设实验室作了重要发言,指出实验室应在团队建设、实验平台建设、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网站、实验室人员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围绕实验室验收目标,推进实验室的全面发展。全体党员纷纷表示将以身作则,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同为实验室的建设做出贡献。
 
实验室进行试聘人员考核
      2006年9月12、13日下午,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2005年聘任的博、硕士专职研究人员以及行政办公人员、公共实验平台技术支撑人员进行了试聘期考核。考核小组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各团队首席教授、实验室主任和人事部门领导共同组成。
      专职研究人员汇报了一年以来所从事的科研课题和研究成果,阐述了对本学科发展趋势的思考以及个人发展目标,考核小组从敬业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科研能力、业绩与创新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评价,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会做科学研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要能依托实验室独立生存、发展。  
      行政办公人员、技术支撑人员对照各自的岗位职责,逐条汇报了试聘期所完成各项工作。考核小组对每个人的工作情况作了客观评价,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和要求。  
      通过这次考核,大家总结了一年的工作,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水利部副总工程师庞进武来实验室视察指导工作
      2006年9月28日下午,水利部副总工程师庞进武在河海大学校长张长宽的陪同下,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视察指导工作。庞进武副总工程师听取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副主任刘凌就有关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建设的情况汇报,随后在张校长、刘凌副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各个实验平台和研究工作室。
 
                                                        水利部国科司陈明忠副司长来实验室视察指导工作
      2006年9月27日下午,水利部国科司副司长陈明忠等一行在河海大学校长张长宽、科技处处长赵坚、副处长张行南等陪同下,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视察指导工作。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副主任谭恩龙、刘凌就有关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建设等情况向陈明忠副司长等进行了汇报和交流,并参观了各个实验平台和研究工作室。
 
实验室进行首席专家试聘期考评
      根据《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9月28日下午对各研究方向团队首席专家进行了试聘期考评。考评组由校领导、学术专家及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各首席专家就本人与团队试聘期在研究成果的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考评组肯定了首席专家及其团队所作出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工作的建议;职能部门的领导就团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征求了各首席专家的意见。通过汇报和讨论,考评组认为各首席专家及其团队均取得较好成绩,已完成试聘期目标,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形成团队合力,尽快形成标志性成果。
 
2006年国际水科学夏令营成功举办
      2006年6月21日,“水,人类的未来-2006年国际水科学夏令营”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胜利结束。该夏令营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6月2日在南京举行开营仪式。这是继“手拉手,为了水科学的明天——2005年国际水科学夏令营”得到水利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充分肯定和全体参加人员的积极评价后,继续举办的。国际水科学夏令营活动旨在加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外青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友谊、增长才干,共同开创水科学的美好未来。
      参加本次夏令营的国外营员共有21位,他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教育学院、全球水教育与研究合作伙伴组织等单位和组织的推荐下,经过严格挑选的。在为期三周的夏令营活动中,他们和实验室的科研骨干、青年科技人员和在读研究生共同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和文化活动,并实地考察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在南京、杭州、上海等地举办了七场大型专业报告会,二场文化交流晚会,组织营员参观了水文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铁心桥基地、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源工程——泰州引江河工程、浙江南山水电站工程等。国际水科学夏令营中外营员参加了“气象干旱评价和模拟”学术报告会。来自伊朗和哥伦比亚的营员分别做了题为“利用SPI和GIS模型评价气象干旱”和“Colorado流域降雨的PDO 和ENSO低频率联系”的报告。水文水资源所的科研人员以及研究生与来自美国、西班牙、伊朗、哥伦比亚等国家的营员就气象干旱评价和模拟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交流和讨论。来自也门共和国Sana’a 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的营员Mansour A. Haidera博士作了题为“复式断面河道流量计算”的学术报告。水工水力学所中外营员及研究生听取了报告并就试验施测手段、仪器以及复式断面河道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交流和讨论。水工水力学所研究生于普兵介绍了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引起了外籍营员的很大兴趣。
      参观了江苏省九五期间建设的重点水利工程——泰州引江河工程。参观了高港枢纽、工程纪念碑,并观看了介绍工程全貌的专题片等。在参观过程中,大家目不暇接,用手中的相机记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营员们反映这次参观增强了作为一个水利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中国水利建设的成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夏令营是短暂的,但通过夏令营建立起来的友谊将是永存的。中外营员们会永远记住这美好的时光,共同为人类的水科学进步携手工作。国际水科学夏令营活动的成功举办,对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渠道发现和培养国际型青年人才,扩大实验室在国际水利科学界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庆祝教师节
      2006年9月9日下午,在第二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室里欢声笑语、气氛热烈。这是刘新仁、朱元甡两位教授的学生为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举办的一个特别的聚会。参加聚会的学生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水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任立良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王慧敏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陈喜教授,常州校区商学院院长张继国教授,水环院束龙仓教授、李琼芳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船海、王文、黄贤庆等。
      刘新仁,原河海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元甡,原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二位教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现虽退休在家,但仍关心学校未来的发展。在听取各位学生汇报自己及所在学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后,两位老教授非常高兴自己的学生取得这样可喜的成绩,并以座谈会的形式过教师节对他们来说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希望以后多开几次这样的座谈会,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联系,为学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多做贡献。
 
 
科 研 动 态
1、《平原区“四水”转化数值计算模型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受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委托,江苏省教育厅于2006年7月21日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召开了由张行南教授、陈喜教授组织的科研团队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专家共同完成的《平原区“四水”转化数值计算模型研究》成果鉴定会。 
由南京大学薛禹群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夏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秦伯强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周惠成教授、清华大学王忠静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鹰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项目组逐一进行了回答。经与会专家认真讨论,认为该项目技术路线正确,资料翔实,研究成果整体上国际先进,在界面水量交换与耦合等方面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948”项目三维PIV测速系统的引进顺利通过验收
      由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瑞凯教高、李云教高负责的水利部“948”项目“三维PIV测速系统的引进”,于2006年8月在南京顺利通过了水利部“948”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专家们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并现场察看了引进的设备。三维PIV测速系统引进后,项目组对该系统激光光源的调整、示踪粒子的选择、测量范围的确定等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水流测量的方法,并在典型水流场和复杂水流场测试中进行应用,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专家组认为该系统应用前景广阔,它的引进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水工水力学领域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水平,并且为培养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专家组成员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3、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海岸风暴潮灾害及对策研究”通过验收
      2006年7月24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南京主持召开会议,对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益人高工、潘军宁高工等完成的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海岸风暴潮灾害及对策研究”进行了验收。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河海大学、天津港湾工程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上海市水务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验收会。专家们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对提交的技术文件进行了认真审阅,并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质疑和讨论,与会专家对该项研究所取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4、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已建堤坝工程风险分析和应急对策的研地究”通过验收和鉴定
      2006年8月29日,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已建堤坝工程风险分析和应急对策的研究”在南京通过了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和成果鉴定。该项目以我国水利工程安全现状为基础,针对已建堤坝工程普遍存在的老化问题、中小型水库的防洪安全问题,开展了堤坝工程风险分析方法与控制理论、堤坝工程安全调查和评估技术、堤坝工程失事应急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先进,取得了四个方面的创新成果,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并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时变效应对堤坝工程防洪风险影响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在区域防洪规划、洪水风险管理、大坝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5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地下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验收和鉴定
      2006年8月22日,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地下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在南京通过了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和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详细研究了国内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地下水资源规划、管理与利用的发展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等内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创新点。该科技成果内容丰富,技术路线正确,采用的方法先进,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召开项目建议书审查会
      2006年7月4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南京主持了“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文基本理论与水源地保护技术实验研究设施项目建议书”审查会。来自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的专家听取了实验室的汇报,进行了质疑和讨论,并针对研究方向、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会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河海大学以及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召开了联席会议,认真进行了专题讨论,项目组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上报水利部。
      水文基本理论与水源地保护技术实验研究设施主要以下几部分组成:实验室的基础设施;水文循环过程模拟实验研究平台;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实验研究平台;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实验研究平台;农田节水控污理论与技术研究实验平台;同位素技术研究实验设备。总经费达3000万元。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水文循环基本规律研究、生态水文学研究、水源地安全保障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模拟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实力,形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水文基本理论与水源地保护技术研究的野外试验基地、系列化大型实验平台、检测设备和先进的计算分析软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为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水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7、“全国水文站网信息系统建设”成果通过验收
      2006年9月10日,水利部水文局在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召开了课题验收会,陆桂华教授负责的“全国水文站网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水利部水文局蔡建元副局长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院长出席了验收会。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水文站网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了基础支撑、满足了行业现代化管理的需求,而且为水文相关信息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平台。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对于水文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议尽快扩大使用范围,以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作用。
 
8胡凤彬教授等三项成果通过评审验收
      国家重点实验室胡凤彬教授负责的“王子制纸(南通)有限公司码头前沿线位置优化潮流数模计算研究”成果,于2006年7月16日通过由南通市发改委、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的验收专家组的评审验收。“南通横港沙规划利用初步分析研究”成果也已通过评审验收,评审验收会于2006年7月22日在南通召开,南通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南通海事局,通州市政府、南通港闸区政府及特邀专家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南通市政府徐辉副市长参加了会议。
      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宗德高工负责的“海门海螺码头扩建工程水文测验报告”研究成果于2006年8月通过河海大学组织的科技项目评审验收。
 
9、国家重点实验室5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日前公布了2006年度获资助项目情况,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项目获得资助,分别是:余钟波教授负责的“流域水文过程与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转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项目;陈喜教授负责的“河岸带水文过程模拟及河道蓄水补源的生态水文效应 ”项目;缴锡云教授负责的“沟畦灌溉的稳健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项目;包为民教授负责的“蒸发分馏微分平衡模型与流量过程多水源分割实验研究 ”项目;冯杰副教授负责的“ 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及水和溶质在其中运移的机理研究”项目。
 
10、积极组织申报国家863、十一五支撑计划、重大水利科技项目等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真组织各方向团队成员积极申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利部重大水利科技项目等。刘凌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申报863计划项目“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组织申报十一五水利行业重大公益性科学研究项目五项:“灌溉-排水-湿地协同效应及其节水控污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彭世彰教授、缴锡云教授;“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项目负责人刘凌教授、陆桂华教授;“基于雷达和多源信息提取技术的流域洪旱灾害预警预报系统”,项目负责人董增川教授;“河流生命健康诊断预警及控制技术”,项目负责人王慧敏教授;“长江河口综合治理与保护研究”,项目负责人陈西庆教授。由彭世彰教授、缴锡云教授作为负责人组织参与编写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型灌溉区节水改造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 术 交 流 与 访 问
1、胡琪教授来实验室作学术报告
      受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邀请,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自然资源系胡琪教授于2006年7月6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胡琪教授从事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自然资源影响评估研究、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及农业气候等研究工作。胡琪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在我国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方向开展合作研究。胡琪教授作了“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专题报告,对当今世界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及下垫面改变对气候变化影响作了精辟的论述,受到与会师生的热烈欢迎。报告会由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主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建生教授等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2、香港中文大学冯有翼教授作学术报告
       2006年7月12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冯有翼教授受邀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访问,并做了题为“Structuring Long-term Supply Contract in the Presence of Spot Market ”的学术报告。首席专家王慧敏教授主持了学术报告会。  
      冯有翼教授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冯教授先后于南京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工业工程硕士学位和运作管理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收益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并且在这两个方面有突出的学术贡献,其论文先后发表在Management Science, Operations Research, IIE Transaction等国际一流的学术杂志。冯教授的精彩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报告结束后,冯教授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回答了大家的提问。报告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3、美国加州大学宋京生教授作学术报告
       2006年7月29日下午,美国加州大学厄文分校(UCI)管理学院宋京生教授受邀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访问,并作了题为“Outsourcing Structuer and Information Flow in a Theree-tier Supply Chain”的学术报告。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王慧敏教授主持报告会,宋京生教授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管理科学、供应链管理、运筹管理等。
 
4Auckland大学Bruce Melville教授来实验室做学术报告
      2006年9月12日,新西兰Auckland大学工学院土木环境系Bruce Melville教授在水文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Melville教授是Auckland大学土木环境的系主任,主要从事水动力基本理论的研究,本次报告题目是“Fluvial Hydraulics Research at Auckland”,介绍了Auckland大学土木环境系近年来的学术成果,特别是泥沙起动、桥墩冲刷等方面的研究。  
      聆听报告的有曾在Auckland大学与Melville教授共事过的全国教学名师王惠民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西庆教授等老师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会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5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天生教授作学术报告
      2006年9月1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天生教授应邀来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访问,并给教师和研究生们做了题为“ Management Innovations in Business Processes ”的学术报告。会议由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王慧敏教授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致欢迎辞。  
      李教授给河海大学的学子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报告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给大家讲授管理创新的道理,并引用《易经》、《孙子兵法》等中国的传统智慧加以演绎管理学原理。李教授的精彩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现场气氛相当热烈,报告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6、英国K. J. Beven Lancaster University)教授作学术报告
      2006年9月20日上午,英国K. J. Beven( Lancaster University)教授在实验室副主任任立良教授的陪同下来到我校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会见了Beven教授,副主任刘凌教授、首席科学家陈喜教授、主任助理张丹蓉参加了会见,并与Beven教授就学术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见后Beven教授给师生做了题为“ A History of TOPMODEL ”的学术报告。  
      Beven教授是当今世界最具声望的水文学专家之一,在国际水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影响力。其主要研究领域在于水文模型研究、水文模型不确定性分析与污染物输移研究等方面。其最杰出的贡献在于(1)提出了TOPMODEL 模型,(2)提出了分析水文不确定性的GLUE方法。TOPMODEL模型是目前世界各国最广为使用的水文模型之一,我国水文研究者对之也有大量的研究与应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AGU 在1991年授予他著名的霍顿奖,发表论文200多篇,编有5部专著。
 
7、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Professor Graeme Dandy作学术报告
      2006年9月21日下午,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 Prof. Graeme Dandy受邀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并做了题为“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Hydrologic Forecasting and Water Quality Variables”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水环院院长任立良教授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等参加了报告会。  
Graeme Dandy教授来自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他还出任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国际杰出研究中心的大使。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质、水环境、水资源。
 
8、陈西庆教授赴新加坡参加国际会议
      应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邀请,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西庆教授于2006年7月14—17日赴新加坡参加了“Workshop on River Basin Dynamics in the Humid Tropics”,并在大会上作了关于“长江中下游水库及其对该区输入长江干流泥沙的影响”的学术报告。该会议是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东南亚大河碳、水、沉积物影响研究计划(SARCS)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地球实验室举办,是一个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地区性国际会议,近20名来自东南亚与澳大利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9、郭龙珠博士参加第九届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
      2006年7月24—27日,第九届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WPGM)首次在北京举行,大会由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和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委员会联合主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自然灾害和可持续性问题”。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龙珠博士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张贴了最新研究成果“Using ArcGIS simulating ecosystem hydrology process of Sanjiang Plain groundwater”.  
 
10、实验室16篇论文被“15届亚太地区水力学研究协会”会议录用
      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第15届亚太地区大会及海洋水力学学术讨论会 于2006年8月7~10日在印度钦奈(Chennai)市召开。会议由印度马德拉斯技术学院(IIT Madras) 主办,印度国家科学院等各单位协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生活用水的开发与管理(Water for Life-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217篇文章收录在4卷会议文集,共约1732页,另外还出版了一册论文摘要并附一张论文光盘。在会上发言的有89篇。河海大学有55篇论文被大会录用,其中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6篇论文被录用,受到了大会的赞扬。
由于下一届IAHR-APD会议将于2007年10月20—23日在中国南京河海大学召开,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为此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提出了第16届IAHR-APD会议的预通知,通知中提出了会议在南京召开,主题为:水与人类 - 友谊、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11盛雪芬副研究员参加第16V.M.Goldschmidt地球化学国际年会
       2006年8月26日至9月5日,国家重点实验室同位素水文实验平台的盛雪芬副研究员,应邀参加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16届V.M.Goldschmidt地球化学国际年会,并在高分辨率第四纪古气候研究以及同位素地质学等主题就目前研究成果、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和与会的专家进行详尽讨论。共超过1000名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
 
12、任立良、陈喜教授参加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
      2006年9月23—24日在郑州大学召开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会议承办单位之一,实验室副主任任立良教授、首席专家陈喜教授作为会议组织委员会副主席、委员参加了会议,并分别作了“‘蓝’水和‘绿’水的生态内涵”、“降雨入渗补给量的数值模拟研究”专题学术报告。
 
13、陈喜教授参加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水科学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
        由中山大学主办、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水科学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于2006年6月7—10日在中国广州召开。作为组织委员会成员之一的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受邀参加了会议,并主持Hydr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or solving water problem分会。国家重点实验室艾萍教授的“Framework of Data Integration o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刘金涛博士的“Study on a grid-based rainfall-runoff model and its hydrological modeling uncertainty by initial soil water content”,袁飞博士的“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catchment hydrology by a modified Xin’anjiang eco-hydrological model”论文均被大会录用。
 
14、香港中文大学陈永勤教授来实验室作短期科研合作研究
       受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的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地理学及资源管理系陈永勤教授于2006年8月6—10日来实验室进行“水文模型对水量转化关系模拟研究”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研究工作。
 
15、荷delft科技大学四名研究生来重点实验室做短期研究
       从2006年9月5日开始,荷兰delft科技大学四名研究生Reinder Ebben、 Thomas Vijverberg、 Johan-Paul Verschuure、Rutger Quak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为期两个月的短期研究。在实验室期间,四位研究生将在严以新教授、宋志尧教授和童朝锋博士指导下完成一项课题研究:研究河口海岸地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港口、围垦等对周围海域动力条件、海洋环境的影响。目前,四位荷兰研究生和实验室师生合作愉快,研究工作进展顺利。  
 
16、美国沙漠研究所MICHAEL H. YOUNG教授访问实验室
        2006年7月20日上午,美国沙漠研究所MICHAEL H. YOUNG教授受邀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访问,并做了题为“Evolution of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on arid alluvial fans: Impacts on near-surface water resources”的学术报告。余钟波教授主持了学术报告会。  
        YOUNG教授利用大量的野外考察资料详细介绍了美国莫哈维沙漠的土壤形态特征,并着重探讨了不同尺度、不同年龄土壤水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其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土壤水文循环、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此外,MICHAEL H. YOUNG教授列举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于在座的师生很有启发作用。  
        YOUNG教授是国际上一流的土壤水文学专家,先后于美国Hartwick College、Ohio University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于University of Arizona获得土壤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精彩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报告结束后,YOUNG教授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7月21日YOUNG教授在余钟波教授、崔广柏教授、刘凌教授等的陪同下考察了位于江苏省宜兴市的梅林实验流域,该实验流域为崔广柏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太湖流域富营养化控制机理研究”的野外实验基地,YOUNG教授与在场师生针对正在开展的和需要进一步开展的野外实验,以及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17第四届农业水土工程学术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代表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
        参加在河海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农业水土工程学术年会暨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近90人,于2006年8月18日参观了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向各位专家、学者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
 
18、马鞍山市领导来实验室参观
      2006年8月22日下午,安徽省马鞍山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海中、市长姚玉舟、副市长陈苏汉、江苏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洪高在校党委书记林萍华、副校长吴远的陪同下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主任彭世彰向马鞍山市领导同志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随后马鞍山市领导在实验室主任彭世彰、副主任刘凌的陪同下参观了各个实验平台。
 
19、越南河内土木工程大学Dr. Do Huu Thanh来实验室参观
      2006年9月7日,越南河内土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Dr. Do Huu Thanh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 Dr. Do Huu Thanh此次访问我校,与水资源环境学院,交通学院,海洋学院,研究生院以及国际合作与教育处的相关人员,就合作研究和教师互访,派送留学生等事宜进行了交流。
 
20、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韦晓明一行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年9月8日下午,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韦晓明教授级高工一行在我校科技处张行南副处长的陪同下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指导工作,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向来宾介绍了实验室的发展及建设情况,随后韦晓明副院长一行在彭世彰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各个实验平台。
 
21、“全球水伙伴”网络官员顾彼洋博士和高级顾问穆塔杜拉访问实验室
     2006年9月9日,河海大学校长张长宽教授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亲切会见了全球水伙伴(GWP)网络官员顾彼洋博士(Dr.Bjorn Gaterstam)和高级顾问穆塔杜拉(Mohtadullah)。  
      Dr.Bjorn Gaterstam介绍了GWP的历史与发展,着重介绍了GWP-中国的活动情况,双方就有关合作意向进行了讨论。实验室副主任刘凌教授向来宾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并陪客人参观了实验室各实验平台。
 
 
实验室平台建设(五)
水文物理模型平台
      水文物理模型平台拥有大型室内人工降雨模拟系统、水文物理模型、可变坡土槽、水分-温度-溶质等数据自动采集系统。通过室内模拟降雨和土壤下垫面条件,研究不同降雨和下垫面条件下水分及溶质运移规律,为水文基本规律、土水环境、农田水利灌溉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平台,为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土壤溶质运移规律等机理研究提供基础试验条件。平台利用实验大厅的人工降雨装置模拟降雨,土槽装备有水分自动监测系统,能有效地辅助模型实验研究。
实验平台、仪器设备开放使用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对外开放、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校内外各项研究提供计算、信息等科研支撑服务。实验平台、仪器设备实行开放使用管理,开放对象为团队科研人员。为使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使用有序,请需要者先填写平台设备使用申请表,送实验室平台管理人员,经过审核后,再安排使用时间。欢迎广大科研人员前来使用。详细内容、申请流程和管理方法请访问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内)
电话:025-83786606    传真:025-83786606
 邮编:210098
           Email:hriskl@chinalab.gov.cn
            wdl@hhu.edu.cn
 
返回

  

      联系我们 | 后台管理 | 平台管理 | 办公管理入口

      地址:江苏南京西康路1号 河海大学    南京市广州路223号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邮编:210098  电话: 025-83786606    传真:025-83786606  E-Mail: wdl@hhu.edu.cn 

      版权所有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