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实验平台
  您的位置: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 >> 最新研究动态 >> 正文
  阅读全文

《平原区"四水"转化数值计算模型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2006-09-05]

 [添加时间:2006/9/5 13:27:04, 浏览次数:7995次 ]
      受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委托,江苏省教育厅于2006年7月21日在河海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召开了由张行南教授、陈喜教授组织的科研团队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专家共同完成的《平原区"四水"转化数值计算模型研究》成果鉴定会。
  由南京大学薛禹群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夏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秦伯强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周惠成教授、清华大学王忠静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鹰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项目组逐一进行了回答。经与会专家认真讨论,认为该项目技术路线正确,资料翔实,研究成果整体上国际先进,在界面水量交换与耦合等方面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1、淮河流域平原区水资源短缺及时空分布不均。探索"四水"转化及下垫面条件对这种水量交换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该项目在详细收集淮河流域平原区典型流域下垫面土壤、植被、地质、水文、气象、土壤水及地下水资料基础上,利用水文实验手段和现代水文模拟技术,研究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1)应用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数值计算模型及界面水量、能量交换耦合机制,建立了平原区分布?quot;四水"转化数值计算模型;
    (2)选择典型区域土壤、植被等下垫面特征,进行物理参数及水动力特征分析;充分利用土壤含水量、河道流量及地下水水位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并在室内、径流试验站和典型小流域等多种尺度上进行了验证,揭示了淮河流域平原区水文参数的区域变化规律。
    (3)模型考虑了塘坝蓄水、土地耕种等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可用于分析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地下水演变的影响。

  目前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返回

  

      联系我们 | 后台管理 | 平台管理 | 办公管理入口

      地址:江苏南京西康路1号 河海大学    南京市广州路223号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邮编:210098  电话: 025-83786606    传真:025-83786606  E-Mail: wdl@hhu.edu.cn 

      版权所有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