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实验平台
  您的位置: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简报 >> 正文
  阅读全文

2020年9月简报(总第六十三期)

 [添加时间:2020/10/29 10:43:20, 浏览次数:7615次 ]
本期要闻:
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第8FRIEND国际会议特刊《变化世界中的水文过程与水安全》公开发表
²  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研制的首艘“禹龙号”大坝载人潜水器水库试验成功
²  “如何优化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状态”入选中国科协2020年十大前沿科学问题
²  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求稳研究员荣获“科学探索奖”
²  2020年度“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金申请指南发布
²  水利部陆桂华副部长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湖治理研究基地调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第8届FRIEND国际会议特刊《变化世界中的水文过程与水安全》公开发表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以下简称UNESCO-IHP)第8届“基于全球水文实验与观测数据的水流情势研究”(Flow Regime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al and Network Data, 以下简称FRIEND)国际会议特刊《变化世界中的水文过程与水安全》于网上公开发表(https://piahs.copernicus.org/articles/383/index.html)。此次在中国北京举办的FRIEND国际会议也是第一次在亚洲举办,由实验室承办,主题是“变化环境下的水文过程与水安全”。会议特刊由UNESCO-IHP副主席、UNESCO-IHP亚太区指导委员会主席、UNESCO-IHP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实验室主任余钟波教授等人主编,遴选了第8届FRIEND国际会议52篇会议论文,其中有19篇中国作者的文章,包含降水和气候影响,水文过程的观测、分析和模拟,环境变化中的洪水以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等四个热点研究方向,是国际涉水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也与当前中国水文行业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和需求密切相关。本次特刊是UNESCO-IHP第八阶段的重要成果之一,也为第九阶段战略计划(2022-2029)做了重要铺垫。
 
 
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研制的首艘“禹龙号”大坝载人潜水器水库试验成功
    6月28日至7月2日,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牵头研发的水利水电行业首艘大坝载人潜水器“禹龙号”在浙江绍兴汤浦水库试验成功。该潜水器由南京水利科研研究院联合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杭州华能工程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并命名为“禹龙号”。
    高坝大库安全是我国水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坝大库建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建成的100m以上的高坝及特高坝数量居世界第一,这些高坝大库承担着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等重要功能,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也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高坝大库隐患与缺陷水下检测、修补与加固技术和装备仍存在突出短板与瓶颈,引进面临技术壁垒,自主研发适合高坝大库深水环境检测、修补与加固装备是国家与行业重大需求,载人潜水器“禹龙号”的研发和实验成功,将为提高我国高坝大库安全运行和应急保障技术水平奠定坚实的装备基础。 
    “禹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首批立项项目,也是“重大水利工程大坝深水检测及突发事件检测预警与应急处置”项目中投入最大、最具原创性的标志性成果。该项目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牵头,有研发 “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及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等的中船重工702研究所和专门从事大坝水下检测与修补加固的杭州华能工程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加研究。本次试验成功表明,“禹龙号”潜水器功能可靠、性能优良,具备水库试验和应用示范条件。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水平衡与国土空间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期)”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7月31日,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水平衡与国土空间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期)”启动暨实施方案评审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邓秀新副院长、沈国舫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孙鸿烈原副院长、张建云院士、王浩院士、康绍忠院士、胡春宏院士出席会议,丁一汇院士、邓铭江院士、杨志峰院士、夏军院士以视频方式参加了会议。来自中国工程院、自然资源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水利部水规总院、中国林科院、同济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项目组成员共80余人以“现场+视频”的方式参加会议。
    会议由张建云院士主持。邓秀新副院长讲话指出,在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开展水平衡与国土空间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对于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重大意义,项目研究要紧扣总体目标,充分依靠院士和专家队伍,做好跨学科研究,做好组织实施,争取早出成果和建议。自然资源部科技司高平司长就项目开展的迫切性以及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说明。
    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银堂教高代表项目综合组从项目背景、总体目标与任务、实施计划、工作基础与进展等方面汇报了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三个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个任务的实施方案和研究进展。与会院士、专家就项目研究内容与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张建云院士作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布置,提出要密切结合“十四五”规划要求,以华北为典型地区,找准切入点开展研究,要加强项目组织协调、抓好关键工作节点,强化项目成果应用。
    “水平衡与国土空间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期)”是受自然资源部委托,由中国工程院设立的2020年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得到自然资源部资助。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张建云院士、康绍忠院士和杨志峰院士主持。项目主要目标是围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需求,基于重点区域(一期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平衡关系及水循环要素演化规律,剖析当前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适应水土资源条件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策略、综合对策与战略建议,同时可为进一步将研究成果拓展到我国西北、东北等地区奠定基础。
 
 
“如何优化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状态”入选中国科协2020年十大前沿科学问题
    “2020年8月15日,中国科协在第22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正式发布了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科学问题和10个对技术与产业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难题。由中国水利学会推荐,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建云院士王银堂教高等提出的“如何优化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状态”入选10大前沿科学问题,这也是水利领域首次入选!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其它自然资源和人口、经济的布局极不匹配,是世界上水问题最复杂、最具有挑战性的国家。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状态,是保障水安全和国土综合安全的基本前提之一,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张建云院士等专家在充分分析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进展的基础上,精心凝练科学问题,剖析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作用与反馈关系,深入分析区域水平衡状态描述及其与水资源承载力相互关系、变化环境下区域水平衡及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演变及调控、健康的区域水平衡构建路径等关键问题和难点,提出设立专项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加快水资源承载力智慧化的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和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政策、制度和措施、完善交叉学科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撰写了相关科普文章和本领域国际态势分析报告。研究提出的科学工作者建议将由中国科协以内参形式上报,为国家战略决策制定提供支撑。
    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抓住科技创新突破口、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中国科协自2018年起,组织各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开展“重大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征集活动。至今已经组织了3次,影响力越来越大。2020年经过终审评议学术委员会评选,36位院士共遴选出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科学问题和10个对技术和产业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难题。这些对未来发展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和前瞻性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难题,对于制定“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引导我国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前沿、充分把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战略需求,找准关系根本和全局的重大科学问题,推动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求稳研究员荣获“科学探索奖”
    9月25日,启动资金高达10亿元的“科学探索奖”正式公布第二届获奖名单,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他们将在未来5年各获得由腾讯基金会资助的300万元奖励,用于自由开展科学探索研究。南京水科院陈求稳研究员入选。
    陈求稳,男,2004年获得荷兰Delft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水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致力于重大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基础科学问题探索和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发现径流过程变化影响关键生源要素循环和鱼类生境质量的新规律及内在机制,提出了径流过程多维调控和区域污染负荷削减策略,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发表期刊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4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鉴于其“在生态水力学和环境水信息学领域的杰出贡献”,2017年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授予陈求稳博士第20届Arthur Thomas Ippen Award,这是华人学者首次荣获该奖。
    “科学探索奖”是2018年腾讯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偕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等14位知名科学家联合发起的公益奖项。“科学探索奖”聚焦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等9个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是一项长期运营的科技公益项目。
 
2020年度“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金申请指南发布
    9月,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金申请指南发布。
    水安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安全、地区及国际和平稳定紧密相连。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金,热忱欢迎和邀请各有关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科研人员来实验室进行客座研究,共同开展和推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领域的合作研究和协同发展。
    “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金主要包括重点基金项目和面上基金项目,紧密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资助具有高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陈生水一行访问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8月14日,国家重点实验室管委会主任陈生水、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学术带头人吴时强一行访问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阳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继录,副总经理杨家修,副总工程师湛正刚及办公室、重点项目管理部、水电水利工程设计院负责人与陈生水院长一行座谈交流。
    陈生水院长对贵阳院长期以来对依托单位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介绍了与贵阳院近期就西部水电站项目合作开展的科研工作情况。他指出,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在继续加快推进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2020年-2022年期间将在5大领域谋划推进150项新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这为深化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希望双方在进一步巩固加强水电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就水环境治理、河湖健康评价、智慧水利、小水电国际推广等多领域深入开展合作,依托重大水电工程建设开展创新研究,凝练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水利水电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潘继录董事长对陈院长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我院多年来为贵阳院提供的科技支撑表示感谢。潘继录董事长介绍了贵阳院的资质和近期的重点工作情况。他指出,双方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解决重大水电工程的关键问题,为推动重大水电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他希望双方要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在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水环境治理、智慧水利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吴时强教高就通过重大工程的试验研究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合作攻关重大水电工程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杨家修副总经理及其他参会人员分别就重大工程科研进展情况和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交流。
 
水利部陆桂华副部长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湖治理研究基地调研
    8月31日,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湖治理研究基地调研,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吴文庆、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院长陈生水、党委书记段虹、副院长李云等陪同调研。
    陆桂华副部长察看了太湖电子沙盘和太湖模型,详细了解太湖模型风生系统、水循环系统、水环境检测系统、水动力测控系统、网络通信与自动控制系统等五大测控系统运行情况,听取了近期利用太湖模型开展的科研试验研究进展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汇报,对模型建设、模型关键技术和理论研究及河湖治理研究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河湖治理研究基地今后发展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太湖全湖区模型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湖泊治理试验研究,科学回答太湖治理有关问题,为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高水平的咨询报告,用科学试验结论提升湖泊治理的话语权。要在宏观战略、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三个层面,加强研究、科学谋划,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批精通太湖问题的专家、权威,为太湖流域水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要以太湖模型为基础,整合资源,加强协作,形成太湖研究与治理的合力。太湖流域管理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要加强同太湖流域相关政府部门和优秀企业的合作,积极做好太湖流域水治理体系研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积极筹备建设太湖流域水治理重点实验室,服务太湖治理保护、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积极推进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把数值模拟与原位观测、模型试验结合起来,聚焦关键领域,强化突出问题攻关,力争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不断提升河湖治理方面的影响力。三是加强运行管理,切实把河湖治理平台做强做实。要注重试验平台的运行管理,把模型用好管好。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实科研力量,配强科研团队,完善相关试验设备和条件,加快研究,尽快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太湖流域管理局、无锡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我院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调研座谈。
 
中国科学院徐义刚院士一行访问国家重点实验室
    9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徐义刚院士一行访问国家重点实验室。余钟波教授介绍了实验室历史沿革、组织机构、研究方向与学术团队、科研成果,以及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情况,并展示了降雨大厅、水生态水环境等实验平台。随后双方进行座谈,就各自科研情况和可能的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河海大学海洋学院院长齐义泉教授陪同参观,并参加了交流活动。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一行访问实验室
    9月16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副厅长于红霞一行访问实验室,郑金海副校长、王超院士陪同。 
    实验室主任余钟波教授介绍了实验室历史沿革、定位与特色、组织机构、研究方向与学术团队、实验设施、科研与成果,以及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情况。
    王天琦厅长肯定了实验室的发展与优势,随后参观了降雨大厅、水生态水环境等实验平台。学校环境生态学科的主要团队和骨干人员等参加了活动。 
 
莆田市副市长吴健明一行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7月28日上午,莆田市副市长吴健明一行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副校长郑校长教授陪同参观。吴健明副市长一行在了解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历史沿革、定位与特色、组织机构、研究方向与学术团队、实验设施、科研与成果,以及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后,参观了降雨大厅、水生态水环境等实验平台。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新生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
    9月11日上午,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新生一行400余人参观实验室,了解了实验室历史沿革、研究方向与学术团队、实验设施、科研情况与科研成果,以及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情况,随后参观了降雨大厅、水生态与水环境和同位素等实验平台。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内)
电 话:025-83787286    传真:025-83786606
邮 编:210098
网 址:http://hydro-lab.hhu.edu.cn/
    wdl@hhu.edu.cn
返回

  

      联系我们 | 后台管理 | 平台管理 | 办公管理入口

      地址:江苏南京西康路1号 河海大学    南京市广州路223号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邮编:210098  电话: 025-83786606    传真:025-83786606  E-Mail: wdl@hhu.edu.cn 

      版权所有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