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与水环境平台主要研究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措施。目前该平台仪器设备资金投入一千两百万,共有仪器60余台套,其中超过30万的仪器设备18套。该平台每年接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三十余项,近两千人次。项目类型有:“973”计划课题(含子课题)、“863”课题(含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课题、博士点基金项目等。
为了更好地服务科研、教学和重大项目,平台所有仪器设备向国内外开放,开放对象为各类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该平台支撑的实验主要分为离子分析、微生物鉴定、营养盐分析、重金属分析、有机物分析等。利用本平台可从事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措施的科学研究:第一、对河流、湖泊、水田等水环境介质中的N、P等营养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进行实验研究;第二、可支持完成各种基体中的营养盐、有机物及重金属的定性定量分析,进行水体、土壤的营养盐、有机物及重金属在不同水文、气象条件下的运移规律研究;第三:研究受损环境中微生物对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界定典型污染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并对微生物在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与评估。
平台目前拥有: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石墨炉)、总有机碳/氮分析仪、流动注射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多功能酶标仪、凝胶成像分析仪、蛋白快速纯化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气质联用仪及气相色谱仪主要用于对水、气、农药等样品中的“三致”毒物(如多环芳烃)、农药(如氨基甲酸酯类)等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及定量。 离子色谱仪:可用于水中痕量阴、阳离子的测定;液相色谱仪:用于测定常温下为液体和固体的物质及热稳定性差的样品,可对多种有机混合物,如肽、酶、糖、脂肪酸、多环芳香化合物、维生素中的组分,以及水中微量有机物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总有机碳/氮分析仪:可对水和固体中的POC、TIC、NPOC、TOC,水中TN等参数进行分析;等离子发射光谱仪:主要用于水、土壤中重金属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的分析和研究;PCR基因扩增仪:用于水环境中环境微生物及分子生物的DNA基因扩增研究。另外平台还配有一间有机预处理室,室内配有国内较先进的设备如:快速溶剂萃取仪、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可将水中痕量半挥发性和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缩和提取,以利于进行有机物定量分析。
总之利用这些仪器设备可对水、土壤、气体中的污染物如总磷、总氮、氨氮、TOC、COD、有机物、重金属、藻类、蛋白类、基因等进行分析测试。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对水环境进行评价、诊断,提出治理、改善的方法。
正在进行及已完成的部分科研项目:
国家“973”“863”计划资助项目课题及子课题:水稻水分亏缺控制灌溉调控指标体系与模式、城市浅水型湖泊重金属形态分布与释放规律研究、湖泊污染物多介质转化与沉积物基准、江湖关系变化的湖泊和洲滩湿地生态效应、饮用水颗粒活性炭处理技术水质安全及控制研究等。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镇江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区域农村污染物系统削减技术与工程示范” 等。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方渠灌区节水改造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等。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陆交界带物理过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节水灌溉-控制排水-农田湿地协同的环境效应与生态风险控制机理、非点源污染形成机理及产污规律、西南喀斯特流域水文变异性及生态水文过程耦合模拟研究 、稻田灌溉排水耦合机理及其生态效应、水稻节水灌溉模式与稻田甲烷排放变化关系及其机理研究、基于环境微界面过程的中小型富营养化湖泊底质-水界面生物有效磷再生机制研究、自然与人类胁迫作用下河湖能力衰减生态响应机制研究、洪水淹没区域土壤释磷机制及污染风险研究、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重要水生生物资源不利影响的补偿途径、流域水文过程与非点源溶质运移耦合机理与模拟研究 、流域水文过程与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转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滨海盐沼水动力机制和物质传输特征多维实验和数模研究、河流、海岸动力学及泥沙研究等。
其他省部级项目:节水灌溉稻田氮素迁移转化规律与高效水肥模式、沿海沙滩保护新技术的开发和理论研究、活性炭技术生物安全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沟畦灌溉地表水流中化肥运动的动力特性及灌水施肥技术要素设计理论研究、淮北平原区农村非点源污染及水源健康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