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实验平台
  您的位置: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简报 >> 正文
  阅读全文

06年12月简报(总第八期)

 [添加时间:2007/1/17 16:32:12, 浏览次数:18480次 ]
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
  2006年12月17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汪集旸院士主持,依托单位河海大学副校长严以新教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恒教授先后致辞,感谢各位委员对实验室发展的指导、关心和支持。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和副主任刘凌教授分别就实验室验收申请报告和实验室未来工作勾画、开放研究基金总结和2006年度开放研究基金申请情况向学术委员会作了汇报。
  委员们认真审阅了实验室建设验收申请报告,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实验室在建设期内,认真执行建设计划,在团队建设、组织管理、实验平台建设与开放共享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结合研究方向和目标,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发展前沿趋势,紧密结合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理论以及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以“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为支撑,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并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研究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具备申请验收条件。
  委员们肯定了2004年度和2005年度开放研究基金取得的成绩,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根据开放研究基金指南和管理办法,对2006年度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申请进行了评审,并建议与实验室研究发展方向紧密相关的研究基金项目予以资助。
  参加会议的还有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基地办负责人、实验室副主任以及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会间,委员们与他们就实验室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与探讨。委员们对实验室的未来,从学风、作风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
 
召开建设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
  2006年11月22日下午,河海大学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召开了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河海大学校长张长宽教授、副校长严以新教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以及双方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近2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张长宽校长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汇报了实验室建设情况,随后双方单位共同商讨联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如何准备实验室2007年3月的验收、2008年3月的评估等有关事宜。
  张长宽校长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院长就重点实验室的联合建设、验收、评估作了重要讲话。张校长指出,实验室在建设期间一定要体现两单位的联合度,在申报科研项目、团队人员的交叉、合作研究、标志性成果等方面均要体现两单位的联合;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团队的建设;加强基础研究,积极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以及“十一五”支撑项目等重大课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院长对双方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并提出要继续加强双方的合作,特别是人才的培养、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的管理规范要明确,考核要有力度;要成立一个专门小组,提出具体方案,落实好指标体系,准备实验室明年的验收、后年的评估材料;继续加强实验室的宣传工作。
 
认真总结、及早谋划,实验室召开主任联席会议
  2006年12月6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主任联席会议。会议由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主持,依托单位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双方的副主任与各方向首席专家或学术带头人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是继11月22日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传达了管理委员会会议精神,围绕管理委员会会议提出的要求,就如何凸现联合优势,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强联合运行机制,在项目申报、科研合作、联合报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以及迎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验收准备工作等进行了讨论和酝酿。  
  会上,彭世彰主任分析了实验室现状、面临的形势和当前的任务,他强调近期内对实验室很关键的两个时间节点:2007年3月迎接建设期验收和2008年3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出验收和评估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应该通过验收和评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实验室建设。  
  会后,各方向首席专家进行了对口交流,共同商讨团队合作意向及实验室建设有关事宜。
 
实验室李云副主任任南科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2006年12月21日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刘学钊副司长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宣布了中共水利部党组关于李云同志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的决定并向李云同志颁发了任命书,江苏省委组织部苏春海处长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刘学钊副司长在宣布任命决定后的讲话中表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顺利完成了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希望领导班子要加强团结,更好地发扬民主集中制。李云进入班子后,将进一步增加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落实水利部领导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班子提出的和谐、创新要求。
     张建云院长在讲话中表示,感谢部党组和江苏省委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关心和支持。他希望李云同志尽快转换角色,做到科研业务与管理工作并重,密切联系群众,放手大胆工作,团结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在我院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他要求全院职工支持李云同志的工作。
     李云同志在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辜负部党组和省委对他的期望。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受聘河海大学兼职教授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
  2006年10月22日上午,授予高俊才司长为河海大学兼职教授与聘任高俊才教授为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的仪式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仪式由河海大学朱跃龙副校长主持,张长宽校长为高俊才司长颁发了河海大学兼职教授证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世彰主任为高俊才教授颁发了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证书。研究生代表为高俊才教授献花并佩戴河海大学校徽。
  参加仪式的有科技处赵坚处长、张行南副处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彭世彰主任、刘凌副主任、首席专家王慧敏教授,水资源环境学院任立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施国庆院长,现代农业工程系张展羽主任和师生代表等。
  高俊才教授,男,1954年7月出生,1982年9月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农水系,82年10月至今先后担任国家计委农林水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处长、副司长、司长等职。
  高俊才教授长期从事农村经济、水利发展的规划、研究和管理工作,直接参与农业、水利投资重大项目的论证、管理工作;在负责农村经济、水利发展宏观管理工作的同时,关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探索发展农村经济、水利事业的新路子,发表有多篇学术论文,对发展农村经济、水利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聘任丛树铮教授顾问仪式
  2006年12月19日上午,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重点实验室举行了聘任美国国家天气局丛树铮教授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的仪式。聘任仪式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主持,张长宽校长向丛树铮教授颁发了聘任证书。实验室和水资源环境学院部分领导、师生参加了聘任仪式。仪式结束后,丛树铮教授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环境学院的部分教师就水文学研究的一些前沿课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丛树铮教授曾担任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系主任、博士生导师,1981年获西德洪堡基金会为优秀青年科学家而设的研究奖学金。提出了“水利工程破坏概率的普遍计算公式”,它改进并概化了美国《确定洪水频率指南》中所建议的期望概率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洪水频率分析的参数估计方法,它是在中国首次使用计算机寻优拟合以代替目估适线、并用蒙特卡洛模拟比较各种估计方法的优劣;提出并且分析比较了各种适线准则的问题;首次定量地、科学地分析了历史洪水在洪水频率分析中的作用及其误差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长期ESP预报精度的方法;指出了美国NWSRFS降雨集束预报予处理器中的一种理论错误,并提出了改进方法,此种改进方法正在美国NOAA/NWS/OHD进行程序编制。在随机水文学研究领域享有崇高的声望。
     丛树铮教授目前定居美国,今后将不定期的来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指导。
 
汪集旸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奖”
  2006年11月15日,何梁何利基金2006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是何梁何利基金第十三届颁奖典礼。中科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汪集旸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奖”即何梁何利基金设立的奖项,是由何善衡基金有限公司、梁銶琚、何添先生、利国伟先生的伟伦有限公司共同捐资,于1994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励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卓著,并取得国际高水平科技成就者;设“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励在自然科学的某一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者。基金每年颁奖一次,对获得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者,颁发奖金100万港元,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者,奖金20万港元。
 
唐洪武、陆桂华教授入选国家人才工程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七部委联合组织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评定结果于2006年10月揭晓,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唐洪武教授、陆桂华教授榜上有名。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是一项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成长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人选每两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500名左右,在各地、各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并报“工程”领导小组批准产生。该“工程”的目标是:到2010年,培养造就数百名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数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的带头人;数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
 
施国庆教授被江苏省授予2006年度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根据《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江苏省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公示征求意见,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施国庆教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2006年度“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亚洲大河河流-海岸带相互作用”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
  2006年12月9日至12月10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组织召开了“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rger Asian Rivers: Fluvial-Coastal Zone Interactions ”。会议由实验室首席专家陈西庆教授主持,河海大学副校长严以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来自英国、芬兰、新加坡、台湾以及国内各院校及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交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议题: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泥沙下泄量的影响作用;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和海岸的区域沉淀物的消耗;河口和海岸的区域中的水污染等。
  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西庆教授围绕长江口等问题做了精彩的报告。研讨会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会议的议题、相关学术新进展及相互之间的广泛合作等展开了积极深入的交流,学术观点新颖,具有很强的科学前瞻性。 
 
召开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
  2006年10月27~29日,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0余家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交流学术成果。
    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委会秘书长郦能惠教授主持,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孙金华和河海大学副校长严以新致辞,南京大学薛禹群院士、江苏省水利厅周君亮院士、河海大学吴中如院士和长安大学李佩成院士等专家出席本次大会并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
      本次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委会和工程管理专委会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水利部水工程科学实验室等单位主要承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厅等单位协办,并得到了全国各相关单位的响应和支持。
 
召开“江苏省长江河道监测管理系统”项目汇报会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江苏省长江河道监测管理系统”项目汇报会于2006年12月30日上午在河海大学召开。会议由河海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张行南主持,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陶长生、河海大学校长张长宽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出席了会议。
  “江苏省长江河道监测管理系统”是江苏省水利信息化重点项目。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研究开发的“江苏省长江河道监测管理系统”一期项目,主要开发内容有三方面:江苏省数字长江软件平台、长江河道整治管理系统和长江防洪管理系统。该软件平台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整编系统、空间数据库、专业模型库系统和业务运行5大系统组成;河道整治管理系统由河道地形测量数据处理、河床演变分析、水沙模拟、遥感监测分析、河道地形信息管理、整治工程管理和沿江地理信息系统七个组成;防洪管理系统由洪水天文潮水位预报、东中国海台风与风暴潮预报、洪水演进模拟、东中国海潮汐风暴潮预报、沿江水文站网信息管理和水文施测数据管理六个系统组成。项目负责人丁贤荣教授全面汇报了项目开发成果,王船海副教授系统地演示了开发的软件系统。汇报过程中,与会专家、领导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给予该项目成果高度评价。
      出席项目汇报会的专家领导还有江苏省防办季红飞主任、苏长城高工等,南京达信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胡厚坤和唐炳波,项目研发相关人员等共40余人。
 
《水利基础数字地图产品模式》正式发布实施
  为了规范和统一水利行业中水利基础数字地图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水利部于2006年10月23日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水利基础数字地图产品模式(Product outline for the digital fundamental map of water resources)》(SL/Z 351-2006),并于2006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水利基础数字地图产品的分类、构成和产品化等内容,适用于各种类型水利基础数字地图产品规范的制定、产品的研制与生产。
  《水利基础数字地图产品模式(Product outline for the digital fundamental map of water resources)》(SL/Z 351-2006)是由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艾萍教授主持编制完成的。
 
实验室党支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
  2006年11月1日下午,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召开党员学习会,认真学习校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江泽民文选活动的通知》文件和观看了中央党校薛鑫良教授学习《江泽民文选》的辅导报告录像。
  通过学习,党员们感到《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的又一个重大步骤,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全国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中央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和校党委《关于认真组织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通知》精神,支部党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时认真研读原著,领会精神,重点学习《江泽民文选》中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与艰苦奋斗的重要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扎实做好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和学校两办有关送温暖、献爱心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捐助活动,根据统计,个人捐款近9000元。
  今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当前,冬季即将来临,灾区群众的生活存在很多困难,实验室同志的此次捐助活动,也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举措。
 
校期刊部领导及编辑人员来实验室传经送宝
  2006年11月10日下午,河海大学期刊部主任张荣安、副主任马敏峰及《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水资源保护》和《水利经济》五大期刊负责人及相关编辑人员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邀请来实验室考察参观,并给实验室的全体师生介绍了写作与发表的经验和注意事项,科技论文的格式要求,如何写好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等,从而提高论文质量,缩短论文发表周期,增加论文被录用和被检索的可能性。参加座谈会的师生感到收获极大,对今后写好论文很有帮助。此次座谈会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黎明、李万红来实验室视察指导
  2006年11月18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副主任黎明研究员、工程科学五处项目主任李万红高级工程师在河海大学副校长严以新教授、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继敏教授的陪同下,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视察指导工作,受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副主任刘凌教授等的热烈欢迎。在听取了彭主任有关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建设的情况汇报后参观了各个实验平台和研究工作室。
 
教育部武贵龙副司长一行视察实验室
  2006年11月29日上午,教育部武贵龙副司长一行在校科技处处长赵坚的陪同下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视察,受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副主任刘凌教授的热烈欢迎。在听取了彭世彰主任的汇报后,武贵龙副司长一行视察了实验室各实验平台。
 
水利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小江一行视察实验室
  2006年12月22日下午,水利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小江一行在河海大学校长张长宽教授的陪同下,视察了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凌教授向陈副书记一行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并陪同参观了各实验平台。
 
陈梦熊等院士和专家莅临实验室指导工作
  2006年10月18日,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水科院、南京大学、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吉林大学等单位的陈梦熊、陈志恺、王德滋、薛禹群、刘昌明、汪集旸、林学钰等7位两院院士和南京大学杨戊教授等专家一行来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指导。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院长、孙金华副院长、刘恒副院长、窦希萍副总工程师,河海大学副校长朱跃龙等领导陪同院士和专家参观铁心桥试验基地,并进行了座谈。张院长首先对各位院士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院士们和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及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诚挚地希望各位院士和专家继续关心和支持南科院的发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刘恒副院长就我院基本情况及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向院士和专家们做了介绍。在随后的座谈中,院士和专家们就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水文基础性研究、加快人才培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希望今后加强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努力实现多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河海大学相关部门和研究所的负责人陪同参观,并参加了座谈。
 
荷兰北布拉邦省政府代表团访问实验室
  应江苏省政府邀请,荷兰北布拉邦省政府代表团在女王特派官员——于浦(P. Rüpp)常务副省长的率领下于2006年11月6—9日访问了南京。该省于1994年与江苏省正式结为友好省,代表团此访的主要目的是就农业发展与规划、土地恢复与重建、自然保护、滩涂保护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交流经验,寻求双方合作的计划。
  该代表团一行20人在省外办和荷兰贸易促进会南京代表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于9日上午到访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及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恒副院长向代表团介绍了院及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与荷兰有关机构在水教育、培训和科研方面的合作情况,并与代表团就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区域和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水价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随后,代表团参观了长江口物理模型和苏北滨海港物理模型。
 
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郑少南等一行参观实验室
  2006年10月31日上午,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郑少南、组织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刘志华、学生工作部部长兼学生处处长李生君等校、院、职能部门领导共23人在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大俊的陪同下,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视察指导工作。郑少南副校长等人听取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谭恩龙、科研秘书刘金涛就有关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建设的情况汇报,随后在郑大俊副书记陪同下参观了各个实验平台和研究工作室。
 
美国EI公司亚洲地区总裁钟似旋参观实验室
  2006年11月2日上午,美国EI公司亚洲地区总裁钟似旋先生在河海大学图书馆馆长高新陵、期刊部主任张荣安的陪同下,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访问。钟似旋总裁听取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就有关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建设的情况介绍,随后钟似旋总裁在彭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各个实验平台和研究工作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倪嘉骊副所长一行来实验室调研
  2006年12月6日上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倪嘉骊副所长一行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受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的欢迎。彭主任向倪所长一行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双方就实验室如何落实“开放、流动、联合、竟争”运行模式、绩效考核和激励竟争机制进行了交流。
 
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教授访问实验室
  2006年12月8日上午,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教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力学研究所所长Bernard HALPHEN,副所长Serge CHANCHOLE一行在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徐卫亚教授的陪同下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文副教授向法国客人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并陪同客人参观了实验室各实验平台。
 
部分国家驻华使节水利考察团访问实验室
  应水利部国科司邀请,部分国家驻华使节水利考察团一行5人于2006年12月7~10日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并考察江苏水利事业。
  12月7日上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刘恒副院长在院部亲切会见考察团团长、埃塞俄比亚大使海尔基洛斯先生及来自埃及、南非、孟加拉、泰国使馆的代表,详细介绍了学科的发展历史、专业设置、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水利国际合作情况,双方人员就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加强信息沟通、建立与来访各国的研究机构的合作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考察团在宁期间,参观访问了铁心桥试验基地,南水北调水源工程——江都抽水站和泰州引江河工程,游览了长江南京段、中山陵风景区、夫子庙等地,对中国水利科学事业和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令人注目的业绩表示了由衷的赞叹。
  南非使馆一等秘书魏达伟先生考察结束返回北京后,还专门发来传真,对水利部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盛情接待和精彩的专业介绍表示深切的感谢,并希望进一步加强联系和沟通。
 
越南水利科学研究院代表团访问实验室
  2006年12月11日,越南水利科学研究院代表团一行在陈庭亥副院长的率领下访问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左其华、刘恒副院长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云副主任分别与代表团进行了会谈,重点就水工模型试验方法和测试仪器设备、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高速水流下游冲刷、高坝泄洪、河堤和海堤防护、河流整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还就双方的合作机制和共同承担项目进行了探讨。代表团参观了铁心桥试验基地。
  2006年12月12日,越南水利科学研究院代表团对河海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以副院长陈庭亥教授为首的代表团此次来访主要是参观访问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并借鉴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和运行的经验。严以新副校长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及国际合作与教育处朱正东副处长会见了代表团,向代表团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情况,希望越南优秀的研究人员能到重点实验室访问合作。副院长陈庭亥教授也介绍了越南国家重点实验室现状和改革的方向。代表团在参观完国家重点实验室后表示,实验室技术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将寻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方面合作。此外,双方还就人员培养和进修交流进行了商谈。
  越方深感加强双方合作交流十分迫切,热诚邀请有关专家于近期访问越南水科院,以便指导他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日本大学评估学位授予机构长木村孟教授访问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年12月26日下午,日本大学学位授予委员会主任、大学评估与学位授予委员会主任长木村孟教授、日本坝工协会主席大根教授在河海大学校长张长宽教授、国际合作与教育处处长郭继超教授的陪同下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副主任刘凌教授向日本客人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并陪同客人参观了实验室及各实验平台。
 
 
科 研 动 态
1、成功组织申报三项“973”项目课题研究
      2006年10月10日,科技部召开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实施会,今年共批准65个项目立项。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组织申报并且承担了3项“973”项目课题研究,分别是彭世彰教授负责的“海河流域水资源演变及机理研究”(2006CB403402)——“水分驱动下的海河流域生态演变机制与修复机理”、任立良教授负责的“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2006CB400500)−“半干旱地表生态水文过程及相互作用研究”、陈喜教授负责的“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2006CB403200)第四课题——“喀斯特地区水循环动力过程及其水文生态效应”。
 
2、首席专家陈喜教授等参加973项目“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启动会
  由贵州大学为项目第一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丛强所长担任首席科学家、联合河海大学等10多个单位联合承担的“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项目,在获科技部“973”计划批准立项后,10月21日在贵阳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束龙仓教授、石朋博士出席了本次启动会并对贵州喀斯特典型区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调研。
  该项目包含8个主要研究课题:1、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时空格局变化和驱动力;2、碳酸盐岩风化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成土速率;3、西南喀斯特山地土壤侵蚀过程与水土流失危险度评价;4、喀斯特地区水循环动力过程及其水文生态效应;5、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石漠化过程的响应;6、喀斯特生物适应对策及物种优化配置;7、喀斯特生态系统生产力维持机制和适应性修复;8、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优化和综合调控。该项目将以系统地球科学论的思想为指导,在不同喀斯特生态环境区选择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科学与生物科学交叉合作研究,认识薄土层坡地和小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石漠化发生发展的景观空间动力学过程、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水分/养分循环规律、植物适应机制、生态系统生产力维持与适应性修复机制。同时,瞄准国家需求,强调生态安全格局下生态修复的综合调控研究,形成一套系统认识喀斯特石漠化发生过程及其适应性修复的理论体系。这是全面提升我国石漠化治理与控制水平、实现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
  河海大学作为该项目外省高校中唯一的课题第一承担单位,主持第4课题(2006CB403204)研究工作,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席专家陈喜教授是该课题的负责人。
 
3、实验室获六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资助
  在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度获博士点基金项目资助的名单中,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喜获6项目资助。分别是:彭世彰教授负责的“节水灌溉模式对稻田CH 和N 0综合排放的影响机理研究”;刘凌教授负责的“浅水湖泊底泥疏浚新生层释磷机制及污染风险研究”;张行南负责的“基于数字化的流域水文模型研究”;
  陈喜教授负责的“GCM降尺度与水文模型耦合预估未来气候变换对水文大气影响研究”;陈西庆教授负责的“三峡大坝下游长江感潮河段河床再造的动力学研究”;王慧敏教授负责的“基于期权契约的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配置研究”。
 
4、实验室获六项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河海大学科技处公布了2006年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实验室获得6项资助。分别为:彭世彰教授负责的“农田生态系统演变特征及其与水循环系统的耦合机制研究 ”;郭龙珠博士负责的“三江平原农业生态系统演化机制及其可持续调控模式研究”;阮爱东博士负责的“水质状况对水体底泥微生物系统环境效应的影响机理研究”;童朝锋博士负责的“感潮河段底沙输移规律研究”;罗玉锋博士负责的“参考作物腾发量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识别及混沌预报研究”;   宋兰兰博士负责的“城市非点源污染中N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5、实验室主持的江苏908专项课题第一个分项目通过验收
  2006年 12月20日,由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的江苏908专项课题中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子课题召开成果验收会,河海大学张长宽校长、江苏海洋与渔业局沈毅副局长参加了成果验收会。验收会由江苏908专项海岸带与海岛调查专题副组长、河海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王义刚主持,江苏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吴炳友等业内著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分项目负责人王卫平高工作了项目成果汇报并顺利通过验收。  
  908专项是“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的简称,是保障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保持海洋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有史以来最全面投资最大的近海海洋基础资料调查,对我国全面大力开发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具有重大意义。908专项分别由沿海省市各个海洋局主持,江苏908专项共分14个专题进行,我室主持了其中的3个专题,分别为第二专题海岸带与海岛(岛礁)调查、第五专题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调查与评价,和第六专题江苏近岸重点海域环境质量评价,总项目经费达2039万元。本课题隶属于江苏908第二专题,是我室承担的908专项中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分项目。
 
6、“泥沙试验水槽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开发”通过现场测试和成果验收
  2006年12月30日,受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委托,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南京组织专家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科学仪器设备升级改造专项项目“泥沙试验水槽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开发”验收。科技部科研条件平台办公室张渝英副主任、科技部条财司刘春晓、科技部项目管理办公室朱雷,水利部国科司和科技推广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验收会。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江苏省水利厅专家组成的验收组进行了仪器设备现场测试,听取了项目工作汇报,审查了有关技术文件,并经认真质疑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测试组专家检查了水槽试验自动控制系统的各项设施和工作程序,对水槽底坡、流量、尾门控制水位、进口含沙量、水库水位等具体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组专家作出结论:本项目各项指标达到项目任务书规定的要求,部分指标精度超过原定指标。
      会议认为:该项目工作针对性强,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手段新颖、先进。通过多学科和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进行技术集成,实现了水槽水流、含沙量测量和调配的智能化自动控,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很高的实用价值。
  该项设备升级改造的顺利完成,将提高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该方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及水平。
 
7、实验室有4人获河海大学发表高水平论文青年奖
  2006年12月,河海大学校工会发文表彰了一批35岁以下、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的青年教职工,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丹蓉、刘金涛、石朋、仇蕾4人获得表彰和奖励。
 
8、陈西庆教授准确预报长江口咸潮为保上海供水做贡献
  基于长江流域2006年汛期至汛末气候和水文过程特点以及长江重大工程对中下游来水的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西庆教授认为:基于长江流域2006年汛期至汛末气候和水文过程特点以及长江重大工程对中下游来水的影响,于2006年9月4日就2006年秋季至2007年春季长江入海流量的变化趋势作了中长期预报,提出这段时期长江口盐水入侵的概率很大,并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建议上海市政府从城市水安全的角度,对长江口盐水入侵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给予高度关注,并进入警戒状态,研究与制定应对预案。  
      2006年8月中旬,陈西庆教授专门就这一问题电话联系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顾玉亮总工程师。并提交了“警惕长江口盐水入侵,制定城市供水应对预案”专门报告与建议,该报告从5个方面论述了未来长江入海流量的中长期变化趋势,上海市水务局领导对该研究报告与建议给予高度重视,张嘉毅局长在回函中高度评价与感谢陈西庆教授的工作,并表示上海市水务局“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并采取切实措施作好应对和防范,全力确保上海工业、农业和城市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 
      在该建议提交后的一个星期,9月11日就出现了去冬今春以来首次咸潮入侵,咸潮跨度为6天,氯化物浓度大于每升250毫克的实际小时数达到108小时;10月9日,第二波咸潮再次入侵,持续时间是常规时间的两倍,取水口最高氯化物浓度高达1400毫克/升,接近历史最高水平;10 月24日,第三波盐水入侵长江口,影响陈行水库取水口。受咸潮影响,浦东内河出现大面积死鱼。但由于上海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咸潮至今未对上海城市供水造成影响。
 
9陈西庆教授的呼吁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西庆教授多次呼吁:最好全面叫停长江商业采砂。陈教授的呼吁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水利部已正式宣布,尽快开展《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的修订工作,长江中下游纯商业性采砂有望大幅减少或全面叫停。
  长江中下游河口床沙资源开采过度,对航运、护岸防汛、桥梁基础以及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早已引起陈教授的关注。2006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作者建议》刊载了陈教授的“关于进一步保护长江下游—河口床沙资源的建议”。据介绍,建筑材料中使用的黄砂多来源于长江砂中的底砂。以每吨砂价20元计算,一只采砂的小船每天可采砂千余吨,而一只大型采砂船最多一天可采砂5000吨。这意味着一只大型采砂船一天即可靠采砂谋利10万元。由于其利润惊人,所以非法采砂状况严重。
  陈教授认为,为了长远利益考虑,应加大研发力度,寻找河道黄砂的替代材料,缓解建筑行业对建筑用砂的需求压力,最好全面叫停商业采砂,有限的采砂也应该是有利于河口整治或者是国家重大工程。据介绍,陈西庆教授的建议引起关注,2006年7月份,水利部宣布,尽快开展《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工作,对原规划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拟于2008年完成该项工作。
 
 
学 术 交 流 与 访 问
1、胡四一副部长、王浩院士作学术报告
  2006年11月7日下午,来宁参加水利部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的胡四一副部长、王浩院士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国际会议厅作学术报告。
      胡四一副部长作了题为“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科技需求”的报告,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针对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四大水问题,提出了破解水资源问题的主要对策和思路,并就防洪减灾、建设节水型社会、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以及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和严格排污权管理解决水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同时强调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王浩院士作了题为“水资源评价理论方法研究”的报告,论述了在下垫面变化剧烈、用水急剧增加和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情景之下,现有的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基于“二元水循环模拟模型”的新的水资源评价方法,以及该评价方法在黄河、黑河等流域的应用案例,对水资源评价新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报告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内容丰富精彩。部分来宁参加水利部工程技术中心揭牌仪式的嘉宾、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科技人员及研究生等近200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2、符淙斌院士来国家重点实验室作学术报告
  2006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符淙斌院士受邀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作“ESSP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计划MAIRS”学术报告,介绍季风亚洲综合区域研究计划,该计划是一个崭新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季风亚洲区人类活动与环境系统的耦合效应。报告内容新颖,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师生反映受益匪浅。
  符淙斌院士,气候学家,现任国际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主任,973项目“我国未来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首席科学家之一。是最早参与国际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开拓工作的中国学者之一,并在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季风气候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气候突变和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等前沿领域取得系统的创新成果。
  学术报告会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水资源环境学院院长任立良教授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环境学院等单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3、Brian Roy Zurbuchen博士来实验室作学术报告
  2006年10月13日上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Brian Roy Zurbuchen博士受邀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并给我校师生做了题为“ Dynamic Interpretation of Slug Tests in Highly Permeable Aquifers ”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主持。Roy Zurbuchen博士的精彩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Zurbuchen博士1993年在美国Northwest 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获学士学位,1996年、2002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获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含水层介质渗透性实验、地下水水量、水质模拟研究,近年来在EPA负责环境修复方法美国国家重大资助研究项目。
 
4、实验室就南水北调有关技术问题召开座谈会
  2006年10月13日下午,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王慧敏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冯有翼教授、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沈厚才教授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座谈探讨。冯有翼教授和沈厚才教授是管理科学领域的专家,与他们的交流更好地促进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管理学与水资源方面的交叉研究,深化供应链管理在南水北调运营中的应用。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河海大学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
 
5DON SIEGEL教授来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
  2006年10月15日上午,美国Syracuse大学 DON SIEGEL教授受邀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并给我校师生做了题为“ Using Isotopic Methods to Characterize Groundwater Hydrology at Multiple Scales Across Multiple Settings ”和“Identifying Hydrologic and Geochemical Processe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水资源环境学院院长任立良教授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水资源环境学院王玲副教授等参加了报告会。  
  DON SIEGEL教授来自于美国Syracuse大学地球科学系,是美国地质学会成员、美国地球物理协会成员、湿地科学家协会成员、国家地下水协会、地球化学学会成员、美国科学推进协会成员。主要从事水文地质、水资源、地球化学和湿地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学术专著5部,曾在《Nature》、《Science》、《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等多个世界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关于水资源、地球化学和湿地等方面的文章。1995年成为美国地质学会院士,并曾获得美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分部授予的迈因策奖,杰出贡献奖等许多奖项。
 
6、刘丛强教授来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
  2006年11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首席科学家刘丛强教授应邀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并给我校师生做了题为“流域物质循环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学术报告。
  刘丛强教授学术报告会介绍了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自然、人文特征,从西南喀斯特地区同位素地球化学角度,分析喀斯特流域物质的水文地球化学循环、岩溶CO2 释放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植被覆盖对流域养分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该报告提出了流域物质循环实验和分析方法,多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报告内容对拓展流域水文循环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得到与会师生的好评。  
  会议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水资源环境学院院长任立良教授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凌教授、人事处副处长王建群教授、首席专家陈喜教授等参加了报告会。
 
7、林平博士应邀来实验室作学术报告
  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林平博士应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河海大学青年科协的邀请,于2006年11月28日下午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室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题目是“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aterial and Flow Properties Based on Energy Minimization ”,主要介绍了林博士近年来在计算流体力学和计算固体力学方面的学术成果。  
  林平博士早年就读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并获得应用数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著名的美国斯坦复大学作科学计算、计算数学和应用力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东亚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委员,我国计算数学类核心期刊“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编委。林平博士已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曾经获得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颁发的最佳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过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研究专项资助。  
  报告会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主持,河海大学青年科协副主席卞艺杰教授、材料力学系主任蒋林华教授等相关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到会听取报告。林博士的精彩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报告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8、澳大利亚Queensland 大学Peter Nilieson 教授作学术报告
  著名海岸泥沙专家、澳大利亚Queensland 大学Peter Nilieson 教授于2006年12月4日下午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室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介绍了自己发明的海岸增水测量方法。  
  Peter Nilieson博士是国际上著名的海岸泥沙学者,对海岸泥沙的运动机理、波浪边界层领域方面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特别是现场泥沙运动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发表过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特别是其所撰写的“Coastal bottom boundary layer and sediment transport”是海岸泥沙研究中必看之著作。  
  Peter Nilieson 教授本次受河海大学副校长严以新教授邀请来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学,12月6日上午Peter Nilieson博士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再次为师生做了题为“ Sediment transport: some challenges and some answers”的学术报告。  
      Peter Nielsen教授第二场报告主要包括泥沙层流输移的加速度效应,及有限混合长度对悬移质的影响两个方面。河海大学以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泥沙方向的研究人员参加了报告会。报告期间大家踊跃提问,Peter Nielsen教授一一回答,会场内气氛热烈。  
  本次报告会结束后,严以新副校长与Peter  Nielsen教授讨论了2007年长时间来河海大学讲学的事宜,同时参与讨论的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部分教授。
 
9、香港中文大学陈永勤教授应邀来实验室学术访问
  2006年12月10~14日香港中文大学陈永勤教授应邀来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进行"水文模型对水量转化关系模拟研究"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研究,并于13日上午给师生做了题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ong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Urban Water Supply in HongKong"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东江水资源开发潜力以及香港城市供水两个方面的内容。学术报告会由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主持,陈建生教授、王文副教授等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陈永勤教授的精彩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陈永勤教授于1984年和1987年在中山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获博士学位,获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于美国联邦环境保护署在乔治亚的环境研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水文、水质模型,城市水文与供水,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流域模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10、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校庆学术报告会
  2006年11月6日下午,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一场为庆祝河海大学建校91周年举办的校庆学术报告会正在举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为师生作了题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集成与示范(南方渠灌区)”的学术报告。报告结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大型农业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中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集成与示范(南方渠灌区)”课题的申请情况,介绍了目前我国南方渠灌区的主要特征、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等。该报告对类似课题的申请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引起了师生们的兴趣。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位专职研究人员郭龙珠博士、罗玉峰博士也分别作了题为“基于ArcGIS和地统计的节水灌溉分区模式研究”和“农业节水的尺度效应”的报告。
  本次报告会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凌教授主持。
 
11、首席专家王慧敏教授作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学术报告
  2006年11月10日下午,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又一场为庆祝河海大学建校91周年、加强与师生的学术交流而举办的报告会正在举行。报告人是实验室首席专家王慧敏教授和专职研究人员仇蕾博士。  
  王慧敏教授作了题为“跨流域调水综合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创新--以南水北调东线为例 ”的报告。报告剖析了跨流域调水的人工水资源系统与原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系统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跨流域调水的综合管理体制与流域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政府部门的管理创新、网络组织的约束创新与市场主体的经营创新相结合,构建了宏观(政府调控)、中观(网络约束)、微观(市场运营)三个层面相结合的跨流域调水综合管理的体制框架,并建立了政策维、管理维、引导维、运营维、监控维五个维度的协调机制,形成了跨流域调水的立体化管理创新体系,为实现跨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王慧敏教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师生的热烈反应,不断有同学提问,王教授一一回答,同学们均获得了满意的答案。随后,仇蕾博士做了题为“生态系统健康的免疫诊断预警研究”的报告,该报告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采用人工免疫诊断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建立了诊断预警模型。诊断模型的精确度和功能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有一些同学还与仇蕾博士探讨她的预警模型计算所采用的数学工具以及精确度等问题。
 
12、张长宽校长、彭世彰主任赴松辽委等处调研
  2006年10月16~17日,河海大学张长宽校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彭世彰主任等一行到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省水利厅、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调研。调研期间,他们与调研单位就当前水利发展现状和现代水利的发展需求,高校和水利部门之间如何进一步加强智力交流合作,共同开展水利科研课题研究,培养水利专业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所到之处受到调研单位的热烈欢迎。
 
13、刘恒教授出席全国水务管理工作座谈会
  2006年11月23 ~24日,全国水务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高而坤司长作工作报告,程晓冰副司长主持会议。部刘宁总工程师作总结讲话。   
      本次会议是在全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中央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全面总结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重点是“十五”以来的工作经验和存在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的工作思路,部署下一阶段水务管理工作。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恒教授出席了会议。
 
14、张长宽、任立良、陈喜教授参加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
  2006年11月5~7日,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八届三次理事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河海大学校长张长宽教授主持特邀报告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水资源环境学院院长任立良教授应邀参加“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分会,并在会上作了“数字水文的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应邀参加“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中日韩三国国际分会,并宣读论文“Estimation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Baseflow Influenced by Topography and Soil”。
 
15、左其华教授出席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
  2006年11月11~12日,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四一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总结经验,务实创新,努力做好“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工作》的重要讲话,福建省常务副省长刘德章出席会议并致词,水利部总工程师、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宁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是水利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十五”水利信息化建设成就与经验,表彰水利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促进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部署“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工作。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左其华教授参加了会议。
 
16、首席专家陈喜教授访问香港中文大学
  受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于2006年9月30日至10月9日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开展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项目(Assessment of Hydrologic Alternation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a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 A Stud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合作研究。在此期间,陈喜教授还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讨论加强华南地区水科学研究合作事宜。
 
17、施国庆教授应邀参加土耳其伊利苏水坝最终评估会议
  由德国、奥地利、瑞士、土耳其四国政府联合组织的土耳其伊利苏水坝评估会议2006年9月30日至10月9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进行。参加本次会议的包括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政府负责国际援助部门的6名高级官员、4位国际专家、土耳其国家水利总局局长及其他有关主管官员和专家等。本次项目评估会议对伊利苏水坝与发电厂项目的环境、文化遗产、移民、国际河流等涉及的安全保障问题进行了最终评估。水文水资源与水科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施国庆教授应邀作为国际移民专家参加了会议,并按照欧盟和世界银行的国际标准,就该水坝的移民问题进行了客观评估,其高水平、高质量的工作受到各方一致好评。这是我国第一位移民专家走出国门,直接参与国际水坝项目的评审工作,说明我国专家学者在工程移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水平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议期间,施国庆教授还拜会了土耳其国家水利总局局长等。
 
18、施国庆教授参加第19届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第19届人类与环境学会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9月12~15日在埃及亚历山大市进行。会议由国际人与环境学会主办。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施国庆教授参加了会议,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非自愿移民政策与补偿标准”发言,并应大会邀请主持“非自愿移民、社会可持续与环境风险”专题,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和关注。  
  会议进行了大会报告、专题学术报告和讨论,内容覆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社会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问题四个方面共21个专题。参加本次会议的200多位代表来自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中国大陆代表2人、中国台湾代表1人。
 
19、宋志尧、王如云教授赴台参加第三届中德海岸及海洋工程研讨会
  2006年11月8~16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志尧、王如云教授和童朝峰博士随大陆学界代表团参加了在台湾成功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中德海岸及海洋工程学术研讨会。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共20余名学者,另加祖国宝岛台湾约20余名学者,德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宋志尧、王如云教授和童朝峰博士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并就海岸与河口水动力学、波浪模型、泥沙漂移和海岸演变、海岸与近海工程建筑物、海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议题与到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德海岸及海洋工程研讨会是2002年开始设立并且在德国Rostock大学举行了第一届会议,2004年在河海大学举行了第二届会议,下一届中德海岸及海洋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在德国举行。
 
20、施国庆教授参加“中国金融、环境与和谐社会”研讨会
  “中国金融、环境与和谐社会”研讨会2006年12月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绿色流域、日本湄公河观察和香港乐施会联合举办。世界银行(多边发展银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出口信贷机构)、日本瑞穗银行(遵循国际赤道原则的民间商业银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社科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河海大学移民研究中心以及美国、日本和国内多家民间组织的代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银行界人士6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以中国金融、环境与和谐社会为主题,探讨和交流如何促进建立金融和银行业的环境和社会政策,让金融银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施国庆教授在本次会议作了“世行亚行政策在中国的实践”的主题发言。河海大学移民研究中心青年教师殷建军、博士研究生周建、硕士研究生于浩淼参加了会议。  
 
21、首席专家陈西庆教授参加第二届河口海岸国际研讨会
  2006年11月28日,第二届河口海岸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水利部总工程师、大会组委会主席刘宁,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原主席、国际水灾风险管理中心主任竹内邦良,荷兰代尔夫特水力研究院科技主任vriend,中国水科院院长匡尚富,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在开幕式上分别讲话和致辞。开幕式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陈明忠主持。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西庆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题为“Long-term coarsening trend of bottom sediment at the landward limit of the Yangtze Estu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iverbed aggradation”邀请报告。
  河口海岸国际研讨会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系列性国际学术会议。首届会议于2003年在中国杭州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河口海岸与生态环境”,包括河口海岸演变、河口生态及其环境的保护措施、河口治理及港口、航道整治、河口等模拟技术及其运用等,为全球的河口海岸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交流研究成果、传播技术和展望未来的研讨机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有关流域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规划设计管理咨询部门共260余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型仪器设备介绍(一)
仪器名称:TOC
型号:Multi N/C2100
生产厂家: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
价格:305114元/台 
技术指标:
1. 氧化燃烧方式:最高温度可达 1000℃高温燃烧,970℃以上带超温报警。
2. 测量参数:可分析TC、POC、NPOC、TIC、TOC多个参数
3.进样方式:可自动进样;有自动酸化处理功能
4.进样量: 0.01—0.5ml
5.测量范围
   TOC: 0-30000 ppm C
   检测限:  50ppb  C
6.固体样品:
样品进样量 0 —3.0g;固体最高温度达1300℃
测量范围  0.05 mg – 150 mg 碳绝对量
7. 样品含盐量: 可分析85g/L
8.颗粒物:能测定颗粒度达0.63mm
9.重现性及精度(测定10次的最大误差):
TOC/NPOC/TC/TIC: ≤2% at 10 mg/L C
10.样品直接测定,不需稀释。
11.四通道检测器(NDIR),电子气路控制系统。
应用: 有机碳TOC 可真实地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有机碳(TOC/DOC)含量能很好地反映水的质量,主要应用于监控民用和工业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厂。可对矿物、土壤、沉积物、垃圾、水质进行分析。
欢迎访问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网站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在各位专家、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已全新改版,地址是http://www.hydro-lab.cn或http://wr.hhu.edu.cn,您可通过河海大学网站的“科学研究”栏目进入,也可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国家基地”栏目进入。热忱欢迎您访问浏览,并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内)
电话:025-83787286    传真:025-83786606
邮编:210098
网址: http://www.hydro-lab.cn
Email:hriskl@chinalab.gov.cn
    wdl@hhu.edu.cn
返回

  

      联系我们 | 后台管理 | 平台管理 | 办公管理入口

      地址:江苏南京西康路1号 河海大学    南京市广州路223号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邮编:210098  电话: 025-83786606    传真:025-83786606  E-Mail: wdl@hhu.edu.cn 

      版权所有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